第63章 大唐武德_[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笔趣阁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第63章 大唐武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章 大唐武德

  高句丽,辽东城。

  不,此刻应该称大唐的辽东城,城头已经变换了旗帜。

  只是辽东城内的高句丽的官员、人口、财物还在厘清中,大军便未入城,还驻扎在城外营地。

  大军正中,是皇帝的营帐。

  长孙无忌走到中军黄帐前,示意门口守着的云湖去给他通传,他要请见圣人辽东城已破,附近的白岩城应当也很快能拿下。

  下一步大棋,该由皇帝来决定是否进攻重城安市。

  安市可是硬骨头,城池坚固兵精粮足。

  长孙无忌随军东征,自然也颇为劳累。此时他站在帐外,边掐自己眉心边让云湖去通报。

  谁料云湖公公看起来一脸为难,竟是踟蹰着不知该不该通报的模样。

  帐子里面隐隐传来说话声。

  长孙无忌心中生奇谁在里面不对啊,军中能有资格面圣的人,刚才都跟他在一起围攻辽东后,水陆两大行军大总管李勣、张亮完成会师,李道宗等几位副行军总管也齐聚军中,方才他们还在一起激烈讨论争吵到底下一步该进攻哪里。

  正因各执己见谁都说服不了谁,这才推了长孙无忌来问皇帝。

  那现在帐子里是谁

  帐中忽然有皇帝的笑声传来“好说的好。”

  长孙无忌听皇帝这么轻快的笑声,如此夸赞的语气,忽然一种很不祥的预感浮上心头。

  于是他等不及云湖进去通报了,直接在帐外说了一声“臣长孙无忌求见。”然后就自己撩开帘子进去了。

  进门看清皇帝旁边坐着的人后,长孙无忌当场眼前一黑,恨不得一头栽在地上,免得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

  心里霎那间浮现一个念头魏征,求求你活过来吧。

  真的,求求了

  就在这烽烟还未彻底熄灭、尤能闻到血腥气的辽东城,两国交战的最前线,皇帝身边坐着的,居然是本来应该留守定州的太子

  长孙无忌因为太过震惊与愤怒,整个人反而有种异常的平静,麻木行礼“臣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皇帝如常摆手“免礼。”

  李治也笑眯眯如常来扶“舅舅来了不必多礼。”

  长孙无忌你们父子俩不要人不发火,就把人当傻瓜啊装的若无其事,难道这事儿就能这么过去了

  于是他立刻转向皇帝,拿出了当年魏征的冷脸“陛下陛下早有诺于群臣不令太子至战场。今番此举,可守信否可安心否又要置天下万民于何地”

  然而再拿出魏征脸来,他也不是魏征,皇帝甚至一点儿心虚都没有,很理直气壮道“你记错了,朕许诺卿等的原话是不令太子至险境这不,朕拿下辽东城后,才让稚奴过来的。”

  长孙无忌忍住吐血的感觉,努力跟皇帝讲道理“辽东城虽破,但战事未定,敌军环伺。陛下不是已经调兵准备不日攻打白岩城吗”也就是说,附近还有一城准备拼命的敌军呐

  若是高句丽知道大唐的皇帝太子竟然同时就在辽东城外,只怕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留下。

  皇帝依旧很理直气壮点头“是,正因为要打白岩城,才把稚奴叫来看着若是都打完了,他学什么呢”

  长孙无忌被堵的脸通红,心里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学什么都行,别学陛下您居然用话术骗我们这些臣子就行

  李治看出了长孙无忌的崩溃,就出言道“舅舅,你看我来都来了,要是现在走,估计才危险。”

  长孙无忌无话可说心梗而去,连自己来干什么都忘记了,火速回到方才议事之处,准备让所有人都体会一下他的崩溃。

  见长孙无忌走了,皇帝就继续方才的话“稚奴过来,朕给你留了好东西。”

  边说边带儿子走到一张舆图前。

  比人还高的舆图钉在一块木板上,城池用一种赭石色画的分明,每一座城池上面还钉着很粗的铁钉。

  李治起初没弄懂父皇要送他什么。

  还是皇帝执起幼子的手,与他一起拔掉了辽东城上钉着的铁钉。

  “朕原来征战天下时,就很期待攻克一座城池后,回来取下铁钉的这一刻。稚奴觉得如何”

  皇帝松开手,让他年轻的太子自己去拔“不止辽东城。”二凤皇帝边将已经攻破的城池一一道来“玄菟、横山、盖牟唔,已拿下六城了。”

  随着皇帝的计数,李治就一一拔去其实他在定州负责军需事,所有的战事也都会第一时间接到捷报。他早知道大军已经攻下了哪些城池。

  但听父皇亲口说来,再亲手拔掉这些钉子,心境又不同

  皇帝指着接下来要拔除的铁钉“高句丽与东突厥、薛延陀不一样,很难毕其功于一役。”

  他指着墙上的舆图,散落的一枚枚城池如果说打突厥是横推,那么打高句丽,就是需要一个个去耐心地拔掉这些锚点。

  且高句丽的城池,有不少还都是硬钉子。

  李治不免问道“父皇至今还没有用火药”

  二凤皇帝摇头。

  没错,李淳风从年初跟着大军出发,结果小半年过去了,还没正式上岗皇帝直接打就连下六城,暂时还没有用上特意带来的秘密武器。

  于是在旁人看来,军营里最闲的就是李仙师了。

  每下一座城池,就见他带着几个人在城里游荡,通过带来的精通两国语言的小吏,密集地跟当地人交谈。要不是他名声在外,就他这与高句丽人的来往频率,都得让军中当成细作给他抓了。

  二凤皇帝也不管他李淳风做事一向有分寸,随他去就是了。

  “火药不必这么早就拿出来用。”

  真有坚固顽抗之城再用也不迟,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杀器,第一次出其不意用的时候才最有效果。

  次日,当太子跟在皇帝身后出现时,因为有长孙无忌的预警,诸位将军都没有露出什么惊容来,恭恭敬敬向太子行礼。

  长孙无忌不由后悔起来早知道昨日不告诉他们,今天也让他们失态一回这倒好,搞得他一个人自惊自怪一惊一乍似的。

  此番东征高句丽,在皇帝的安排下,各路军出发时间都不一样,走的路线也不相同,此时终于在辽东城下会和。

  皇帝环视各路领兵将领,对他们之前的表现先给予了肯定,然后握掌为拳道“从今日起,全军听朕号令。”

  以李勣、张亮为首的将领们,皆神色振奋,齐声应和如雷。

  陛下不光是皇帝,更是他们最愿托付性命的的三军统帅

  如李勣、李道宗等人都已做过多年将领,知道为帅为将者,一个决定便是许多兵士的性命。

  他们也能感觉到,自己说出口的每个词都沉甸甸压在肩膀上,是莫大的压力。

  饶是铁血如李勣,有时候都会怀念当年在李靖大将军帐下的时候,可以将性命托付给一个用兵如神的将帅,他就负责酣畅淋漓地杀上战场就是了。

  可惜,李靖大将军年老不能出征后,在李勣等人的心里,已经没有值得他们折服听命的将领了,他们本身已然是这世间最顶尖的名将,比起相信别人,他们自然更相信自己,除了

  除了大唐的天策上将

  他们会不假思索将性命托付,听从他的指挥,指哪儿打哪奋力拼杀。

  相信背后站着的将帅,会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一如从前许多年。

  皇帝很快排布完攻打白岩城之事李勣负责攻城,李道宗领兵一万负责阻击高句丽援军,张亮负责与太子一起驻守辽东城各自安排过后,皇帝又对李勣道“你麾下那个新提拔的先锋将,让他留下来。”

  李勣一怔,随后就了然应当是皇帝看重其勇猛,要留下护卫太子吧。

  于是立刻领命。

  只是心里稍微有点惋惜这个新人先锋将,实在是勇不可挡,锐气过人。他原本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安排他去破西南城门不过,还是太子的安危为先。

  似乎看出了他在想什么,皇帝就对李勣道“朕留下你一个先锋将,再补给你一个如何”

  “陛下吩咐。”

  “朕。”

  听皇帝说了一个朕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李勣起初还在静静等着,等了片刻,骤然明白过来,忍不住霍然抬头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二凤皇帝点头“没错,朕为先锋。”

  为秦王时,他就习惯了每逢出战,必皂衣玄甲亲为先锋领帅诸军。有时候还会拿自己做个诱饵,引敌军入圈套。

  李勣震惊后,也就重重点头“臣领旨”

  旁边长孙无忌立刻捂住心口哪有让原本的先锋将在城内守卫太子,然后一个皇帝跑出去做先锋带头冲的啊

  作为唯一一个跟到前线来的宰辅,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头都要秃了。

  其实原本在京中时,长孙无忌对房玄龄一直隐隐压他一头是很不痛快,但现在却无比怀念起了房玄龄。

  也怀念在定州负责军需的褚遂良等人,甚至连刘洎都开始想念了他虽然想摘自己的桃子,但以往倒也是个直言进谏的人,可以一起劝阻皇帝。

  然而所有的想念都是想象。

  长孙无忌只好眼睁睁看这件事安排下去,愁的看起来瞬间都憔悴了好几岁。

  好在他不知皇帝跟太子之后的对话。

  “稚奴,若是朕给你寻一处安全的高地,还会派亲随护卫你稚奴敢不敢离开辽东城,去此地亲眼看着朕打下白岩城。”

  李治立刻应道“父皇御驾亲征,甚至亲为先锋,儿子不过出城去观战,如何不敢”

  皇帝笑着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孩子。”又嘱咐道“事先不必告诉你舅舅了。”

  可别为了个城池,把大舅子再给气个好歹出来,就得不偿失了。

  等事成后再说吧。

  其实二凤皇帝每个浪到飞起的操作,都不是虎,而是有周密的计划的。

  早在出征前,他就决定要选一城,亲自攻城给太子看,让他亲见得国不易,了解将士血战沙场的艰险若不亲眼所见,只是从书本和师长口中听到,他或许不能真的明白。

  只有亲眼见过沙场,见过血,才知这大唐的山河来之何等不易。

  当然,教导儿子重要,保住太子的安全更重要。所以他选了十拿九稳的白岩城做教材,而不是辽东城。

  并且除了数百忠心耿耿的亲随,他还安排了一个新发掘的骁勇之士守卫太子大唐每回对外征战,除了用府兵,也会征兵。这人就是应征高句丽之战的新兵。

  虽是新兵,但在破辽东城一战中,冲锋在先,极为勇猛,皇帝一见便颇喜。因此于战后,特意命人寻了此人引来,赐了些绢帛,又从普通兵士直接连提两级,封了从七品翊麾校尉,先在李勣帐下做个先锋将。

  云湖公公回禀薛校尉已经奉命在帐外候着了。

  皇帝命宣。

  李治打量了下这位被父皇夸赞,初初崭露头角的三十来岁校尉。

  “末将薛仁贵,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白岩城外的山崖上,李治望着不远处的战场,盯着那个熟悉的玄甲身影在其中厮杀,觉得手心发麻,热血似乎冲向头顶,他耳畔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咚咚心跳声,壮如军鼓。

  他想起舅舅之前跟他讲的父皇早年征战事也不只舅舅,太多人与他讲过父皇太多的战绩。

  只是长孙无忌最喜欢讲皇帝年轻的时候。李治也最愿意听那时候父皇才十九岁,祖父和大伯李建成被宋老生所阻困,父皇带人去救,亲杀入重围,战到“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就此杀退敌军。

  他终于亲眼见到了。

  父皇是如何打下来的天下。

  李治也于此杀声震天的沙场上,深深明白了,父皇为何不顾群臣反对,冒险要将他带来辽东,置身战场之中。

  他原本就想做个好太子,好皇帝,可亲眼见过父皇率军厮杀后,他的手紧紧握住父皇留给他的腰刀他会拼了命去做个好皇帝

  长安。

  七月里下了一场大雨,终于凉爽了起来。

  今日原是姜沃的休沐日,正在跟媚娘对坐边看书边说话,就来了个太史局的小宦官,说是有李淳风的信到了。

  这种要紧信函需得姜沃本人落印留名,才能取走,旁人无法代取。

  于是她又去了趟太史局,把师父的信拿了回来。

  姜沃进门,媚娘就抬起头关切道“辽东如何,天冷下来了吗”

  媚娘边问边垒了垒手边摇摇欲坠的书,是几本摞在一起的兵书。出名如孙子兵法太公六韬都不必说,媚娘正在细看的,却是姜沃拿回来的一本卫公兵法手记。

  卫公,更具体的称呼是大唐卫公李靖。

  作为初唐战神级别的人物,李靖如今已年迈,数年未披甲挂帅。卫公便也如孙神医一般,将自己多年征战沙场所悟之道,写成兵法手记,要传给大唐后世将领。

  皇帝是要求将领们皆熟读此书的。

  姜沃不是将领,但也有法子搞到一本。

  此时她走到桌前,与媚娘一起将桌上的笔墨先挪开,免得不小心污了书信。这才把李淳风的书信拿出来看。

  李淳风给袁师和弟子写的信,很有分寸,一点儿军机要事不提,顶多提一句如今驻扎在何处城池。其余的便都是大篇记述高句丽的风水地貌、气候风象

  “辽东的天,开始变冷了。”

  姜沃记得历史上二凤皇帝亲征高句丽,起初连克十一城,并无太大阻碍,最后就是在高句丽一座名为安市的坚城下受阻,城固难破再加上天气严寒,在这两种不利情况下退兵的。

  因最终未下安城,甚至因严寒折损了不少兵士,故而这一征虽重创了高句丽,迁了辽、盖、岩三州数万人口入大唐,但以二凤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一仗自然是有些遗憾的。

  天时不与,实莫奈何。

  姜沃把李淳风的信展平收好师父能够在信上写明的消息,一定都是禀过皇帝的。

  安市城外。

  议事帐内,诸将领讨论的热火朝天。

  “该到了用火药的时候了这几日冲车、投石车都已经用过了,安市城城墙实在太过坚固难以冲开。既然带了火药来,为何不用呢”

  “还是先别用了,再试试筑土山法。毕竟圣人之前曾说过,火药出其不意才最能克敌。如今安市城虽很是坚固,但别忘了还有都城平壤。不如依旧将火药秘敛,到了平壤城下再炸个出其不意,岂不是好”

  这位话音刚落,自有反对之声,因筑土山法攻城是最古老的法子之一当对面城墙坚固,便不再求从正门攻城,而是筑起一道比城墙还高的土山,形成压顶势。

  想想就知道是个大工程。

  “那就要在这安市城下耗久了大军的军需也要虑到的。”

  诸将领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倒是皇帝一直未说话,似乎在仔细聆听分辨这些战术,究竟要选择哪一个,究竟要不要把火药用在安市城。

  因皇帝在最上首坐着,众将开口前,都会先以目光或者手势请示一下,得到圣人颔首后,才站起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待众将领都说完后,皇帝忽然对一人颔首“淳风,你说吧。”

  李勣等人都有点诧异,转头望向位列末座的李淳风啊,李仙师居然开口说话了。

  要知道自从到了辽东后,因李淳风掌火药事,所以每场重要议事都会列席参加,但他一直没有发表过意见。

  术业有专攻,他不通军事自然不开口。

  尤其是他又是玄学风水家,更要三缄其口连神色都不动,就算有人问起,他也只当作自己没带舌头,一言不发,免得一句话不慎,带给将领们什么心理暗示。

  怎么今日,忽然想发言了

  众将领齐齐竖起了耳朵。

  李淳风起身道“到底先攻何城,攻城时用不用火药,臣都不懂。”

  众将领那你要说啥啊。

  李淳风接着道“但臣任太史令多年,掌天文历法,测风云气色陛下,九月必有严寒,臣请陛下调动大军于九月前退兵。”

  一语石破天惊。

  众将领顿时色变九月前退兵如今已经七月了一个月,哪怕打下安市,也必然来不及拿下平壤了。

  到底是一国都城,高句丽皇族所在,绝对非朝夕之功。

  李勣不由开口问道“李仙师,虽说高句丽较之中原冷的更早些,但如今七月里似乎也差不太多九月真会严寒至得退兵吗”

  他问出了众将的心声。

  而李淳风则目视皇帝,似乎在请示能不能将东西拿出来。

  而在座众人,只有皇帝听到九月退兵这句话没有奇异之色,显然是早得过李淳风私下的回禀。

  见皇帝点头,李淳风才从袖中取出一块长绢“这是几月来,我与高句丽当地百姓询问,并搜集了每一处的县志,再加上观测风云天象所得今年高句丽九月便有雪,九月底便可滴水成冰。便是将士能耐严寒顶冰雪作战,从辽西运粮的粮队,却会被冰雪阻封。”

  众将领神色肃然起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士们提着脑袋上战场,为将领者可以要求人吃苦,但不能让人不吃饭

  还得吃饱饭,才能打仗。

  这是在敌国腹地,若是真因冰寒断了粮道,想想就是极可怕的境地别被高句丽趁机反围剿了才是。

  “若是只有一月余”李勣很快做出了自己的表态“陛下,臣依旧觉得该先下安市安市城池牢固兵多粮足,若是弃安市不取,直奔国都平壤,安市内的高句丽士兵,便可能出兵截断我军粮草会陷入两面夹击腹背受敌之境。”

  李道宗也支持从舆图上看,若是拿下安市,就可以再往前平推几个城池,哪怕来不及打到平壤就要退兵,可也是实实在在拿下了高句丽的半壁山河

  “取安市。”皇帝一锤定音,又令人开始清,显然是要在一月内速战速决,彻底拿下并消化掉安市。

  皇帝望着舆图若是还能有半年时间,他必然直取平壤。

  不过,也无甚遗憾经过这回亲征,皇帝胸中已有了定策,将来如何以最小代价拿下高句丽

  现在,就先收下其半壁山河罢。

  “是”众将领命。

  长孙无忌在皇帝跟前,一向是最敢说话的,此时见皇帝已经定下了战策,就开口惋惜了一句“可惜,这回攻安市用过了火药,将来若再攻平壤,他们就有防范了。”

  皇帝闻言摇头而笑。

  “不会。朕不会让他们有防范。”

  长孙无忌

  安市城的守将站在城头,望着外头大唐的军队,紧张中又带着些许骄傲这些年唐军东征西讨名声甚大,甚至在高句丽也连下数城,但那又怎样,还不是拿不下他安市城。

  只能拿周围几座城池无能狂怒

  在安市城守军看来,大唐对安市束手无策,所以便采取了围城的笨办法,将周围几座城池都拿下后,团团围住了安市,显然想困死安市内守军。

  此时距离安市城外四十里,高句丽大将高延寿,率十五万大军奉命救援安市这座要城。

  不过,他救援的心情并不如何急切,比起救援,更像是在拖住唐军。

  “安市不必管,让他们围就是了,安市城内粮足,坚持一年也没问题。就是不知唐军能坚持多久等到九月十月里,滴水成冰,咱们再去截了他们的粮道,看他们怎么办”

  正如大唐将领们日日盯着高句丽的舆图,高延寿自然也在盯大唐边境的舆图。

  他指着一处“大唐皇帝就在安市外,这是确定的,白岩城一战,他还亲自挂帅。但是大唐太子,是在定州吗”

  “皇帝带着太子出来打仗,这么好的机会,可不会遇到第二次”

  高延寿眼馋的都快要冒绿光了之前他们是丢了不少城池,但没关系,若是能以一个安市拖住大唐皇帝,到了冬日,攻守就要逆转了。

  要是能把大唐的皇帝和太子都留在高句丽,那中原大好河山,真就是唾手可得了

  高延寿对于唐征高句丽一点儿也不意外这些年,两国都在不断扩张地盘,中间起了不少摩擦,而且高句丽还把大唐名义上的小弟新罗百济都按在地上狠狠捶过,是没有给大唐面子。

  两国决策层早都清楚,两国之间必有一战。

  只是早晚而已。

  但在大唐起兵前,高延寿真没想到,是那位打下天下的皇帝亲征,以至于势如破竹,高句丽连失十数城。

  安市,就是最关键的一点。

  高延寿原本是有些遗憾本国苦寒,但现在却无比庆幸于他长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

  他对着天空祈祷让今岁的雪,来得再早再冷一些。

  让大唐的帝王将相,就留在这冰天雪地中吧。

  中军帐中。

  皇帝问归来的李勣道“高延寿的大军又退了四十里”

  李勣点头“臣瞧着他们可不是真心来援安市。臣才带了一万兵马,他们就又退了四十里生怕陛下放弃安市一般。”

  皇帝搁下手里关于火药计数的奏章“行了,退的够远了。”

  可以动手了。

  安市城头,守将有点茫然看着对面唐军的动作。

  “将军,您说唐军在搬什么啊”远看像是大石头,但找了眼力好的士兵来看,说不是天然石块,而是一些外头包着麻纸的大球。

  每一个大球都需要两个士兵一起抱起,看起来挺沉的。

  就是不知道里面包了些什么。

  “估计是新的投石外面既然是麻纸,那可能还要点火用火攻吧,算了,不必理会。”

  火攻是自古就有的兵家战术,安市是高句丽数一数二的坚城,如何会不考虑防火。

  于是,刚开始唐军搬运的时候,城墙上还有高句丽将士在看,等投石器被推出来后,安市城的守军显然就不在意了。

  毕竟人家高句丽也是见过世面的国家有些老兵,还都亲自参加过当年抵抗隋炀帝的战争呢。

  对中原的武器也很了解。

  无论投石还是火攻,对他们的城墙都不会造成毁灭性伤害。

  那随便唐军去折腾吧。

  二凤皇帝亲巡前线,自然看得到安市城内守将的反应,对身后跟着的李勣和长孙无忌笑道“这样看着咱们准备火药投石,对面却一无所知更不会阻拦的大好场面,将来平壤城下,还能再来一回。”

  如今已经八月了。

  这一月来,唐军只象征性打了打安市城,然后就做出攻城不能的样子,开始转头去打周边城市,直到把安市城变成了一座孤岛,又把高句丽的援军逼退到八十里地外,再见不到安市的情形。

  “今夜,攻城”

  高延寿近来每日晨起,都会虔诚向上天祈祷快点冷下来,快下雪。

  八月半了,以往天气异常的时候,也有早早下雪的,希望今年也能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把唐军留住。

  比起高延寿的向天祈祷,李淳风是直接开算,然后给出了一个答案“九月初会有大雪,最晚不过九月初十。”

  皇帝负手而立,看着眼前火光冲天,城门已破的安市城“九月初那还能再打下乌骨城。”而且还是不用火药,直接拿下的打下。

  李淳风道“若拿下乌骨城,只怕高句丽王要日夜坐立不安了。”

  乌骨城就是高句丽国都平壤城前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若是大唐拿下乌骨城,相当于站在大唐的土地上,就能跟平壤城内的高句丽王早晚问好。

  皇帝想了想这个场景“那很好啊,彼此为邻,正当日夜问候。”

  高延寿在听闻安市城已破的军报时,第一反应便是假的,不可能哪怕安市城并非万世永固,但也绝非旦夕可破啊

  “再去探”

  副将阻拦这,这还探什么啊,安市城已破,半壁高句丽都完全落入唐军之手啊,再派人进去探给人家添菜吗

  高延寿气急“城池可以丢,但不能丢的不明不白,安市城的牢固与国都平壤也差不了多少,若是不知安市城是如何被唐军攻破的,将来唐军兵临平壤城下,岂不也是两眼一抹黑”

  副将这才醒悟。

  然而还未组织起一支强尖兵去探安市城事,高延寿就接到了另一个战报大唐皇帝亲率军拿下了乌骨城。

  副将心急如焚“将军,这”

  高延寿抹把脸“撤立刻回撤平壤”他带着十五万大军在外面溜达,平壤城内可是兵力空虚,得立刻回去护驾。

  高延寿是又迷惑又痛苦回到了平壤。

  到了城外时,忽然觉得鼻尖一凉。

  他勒马狂喜雨夹雪

  八月底下了雨夹雪,那九月必有大雪。只要唐军再留一个月

  他还未想完,就有斥候拍马来报

  这位哨探唐军动静的斥候,觉得自己报的是个好消息,因此一路高声道“将军,唐军没有向平壤来唐军退兵了”不用担心唐军继续打他们国都了。

  高延寿只觉得冷冷的雨夹雪在脸上胡乱地拍。

  “改盖牟城为盖州,辽东城为辽州,白岩城为”二凤皇帝将拿下的城池,一一改为大唐的州府。

  同时,在辽东城设立辽州都督府,总管辽东事。

  班师回京的路上,二凤皇帝在营帐前看着雨雪霏霏“天时如此,也罢了。”

  李勣这些日子,心中一直想着一事,此时就向皇帝道“陛下,虽说高句丽是天公不作美。但薛延陀那边,倒是无妨。”

  大军来都来了,不如把薛延陀干掉吧

  “之前臣虽败薛延陀,令其告饶求和,可惜却未捉住夷男。此番薛延陀再冒犯圣威,臣愿请战,此番必擒夷男回长安给陛下请罪”

  李勣所说的薛延陀再冒圣威是今年年初的事儿。

  彼时二凤皇帝正在备战高句丽,夷男可汗那种左右摇摆的墙头草毛病又犯了高句丽想跟薛延陀联合,两面夹击大唐,所以许给了薛延陀重利。

  夷男可汗也觉得两虎相争,自己可从中牟利,很有些心动。

  只是前两年被李勣暴击三次的记忆到底还在,又有点不敢。前思后想,夷男可汗就派人来试探二凤皇帝了。

  薛延陀派使臣前来,明面上请求要做唐协军,帮着一起打高句丽,实则是在刺探加试探。

  皇帝当时没空理他,更懒得去揣摩他这种反复横跳的心态,直接对使臣道“回去告诉夷男,朕与太子即将东征,敢来犯边就让他来”

  夷男到底没敢来。

  但他的行止已经惹着了二凤皇帝就是因为有薛延陀这种反复横跳的隐患,他还得分兵去防御,同时还要舍出一个能用的大将执失思力不能动,就领兵驻扎夏州专门防范薛延陀。

  这不是耽误事吗

  此时听李勣提起,皇帝点头薛延陀,早晚是要灭的。

  于是给李勣分兵,令他不必跟着大军班师,而是直接去夏州与执失思力会兵。

  李勣欣然领命。

  然而,然而就在他带兵入夏州前,就收到来自执失思力的战报夷男可汗急病过世,留下两个异母的儿子争夺可汗之位,薛延陀内部已乱。而最后成功争得皇位的那位多弥可汗,为了服众,决定以战事立功。

  他挑的战事,就是趁着大唐皇帝亲征高句丽,进攻大唐边境。

  执失思力原本来驻守夏州,是颇为遗憾的以夷男的性格,估计不敢冒头。同僚们都在高句丽立功,只有他在夏州吹风。

  谁成想天降喜讯,上来了一个不服就干的新可汗。

  李勣接到这份战报的时候,执失思力已经跟薛延陀开始交兵了,请李勣速来一并进攻薛延陀。

  而李勣在看到夷男可汗急病过世几个字后,懊丧到以拳捶桌

  贞观十九年末,薛延陀多弥可汗进犯夏州。

  三月后,薛延陀覆灭。

  北境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iqu.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iq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